Chinese English
Free phone:13623280668
Position:Home > News
配方施肥技术-衡水隆昌肥料造粒机械有限公司
Author:admin Source:本站  Date:2015/7/20 8:47:26  点击:1712

 一、配方施肥的内涵

配方施肥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,根据作物需肥规律,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应,在以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,提出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适当用量、此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。

二、配方施肥的意义及基本原理

(一)配方施肥的意义

配方施肥是我国施肥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。80年代以来,随着高产品种的推广和肥料用量的迅速增加,广大农民迫切需要施肥技术。为此,我国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吸取了国内外的经验,对配方施肥技术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,逐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配方施肥技术。有关专家一致认为,该项技术具有较强的科学性、可行性,在农业部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,该项技术在农村得到迅速推广应用。

生产实践证明:配方施肥的推广应用,改变了以往盲目施肥为定量施肥,同时也改变了单一施肥为:以有机肥为基础、氮磷钾等多种元素配合施用,特别是对化肥结构调整起着更重要的作用。已由单元素化肥品种,发展为两元素复合肥,及至多元素复合肥和作物专用肥。因此,配方肥(BB肥)或复混肥的科技含量高,施用方便,土壤污染少,深受农民欢迎。配方施肥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增产、改善农产品品质、节肥、增收和平衡土壤养分效果十分显著。

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,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,使土壤养分和土壤肥力向着有利的方向演变。然而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,配方施肥技术有待向纵深方向发展,以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。

(二)基本原理

配方施肥科学合理,就是因为它能够充分发挥其增产、增质、培肥地力的作用。如果施肥配方不合理,不仅经济效益低下,还会对土壤带来不良影响。因此,配方施肥必须有理论指导,如果没有理论指导,必然有某种程序的经验性和盲目性。某些学说正确地反映了社会实践中客观存的规律,至今仍然指导配方施肥的基本原理。

1、  养分归还学说

19世纪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提出的,也叫养分补偿学说。主要论点是: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带走养分,使土壤中的养分越来越少。因此,要恢复地力,就必须向土壤施加养分。而且他还提出了“矿质养分”原理,首先确定了氮磷钾三种元素是作物普遍需要而土壤不足的养分。他是第一个试图用化学测试手段探索土壤养分的科学家。从那时候至今,测土施肥科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。目前世界各经济发达国家,测土施肥已成为一面常规的农业技术措施。

2、最小养分律

是李比希在试验的基础上最早提出的。他是这样说的“某种元素的完全缺少或含量不足可能阻碍其他养分的功效,甚至减少其它养分的作用”。最小养分律是指作物产量的高低受作物最敏感缺乏养分制约,在一定程序上产量随这种养分的增减而变化。它的中心意思是:植物生长发育吸收的各种养分,但是决定植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养分。为了更好的理解最小养分律的函义,人们常以木制水桶加以图解,贮水桶是由多个木板组成,每一个木板代表着作物生长发育所需一种养分,当由一个木板(养分)比较低时,那么其贮水量(产量)也只有贮到与最低木板的刻度。

3、报酬递减律

报酬递减律最早是作为经济法则提出来的。其内函是:在其他技术条件(如灌溉、品种、耕作等)相对稳定的前提下,随着施肥量的逐渐增加,作物产量也随着增加。当施肥量超过一定限度后,再增加施肥量,相反还会造成农作物减产。可以根据这些变化,选择适宜的化肥用量。

1)增施肥料的增产量×产品单价>增施肥料×肥料单价。此时施肥经济又有利,增产又增收。

2)增施肥料的增产量×产品单价=增施肥料单价。此时施肥的总收益最高,称为最佳施肥量,但产量不是最高。

3)如果达到最佳施肥量后,再增施肥料可能会使作物略有增产,甚至达到最高产量,此时再增施肥料可能会造成减产,成了赔本的买卖。

据上述二者的变化关系,一选择最佳施肥量,多采用建立回归方程,求出的边际效益等于零时,这时的施肥量为最佳施肥量。

4、因子综合作用律

据统计,作物增产措施施肥占32%,品种占17%,灌溉2%,机械化占13%,其他占10%,因此配方施肥应与其他高产栽培措施紧密结合,才能发挥春应有的增产效益。在肥料养分之间,也应该相互配合施用,这样才能产生养分之间的综合促进作用。

三、施肥配方的方法及方案拟订

(一)地力分级估产配方法

地力就是土壤的供肥能力,指在不施肥的条件下所取得的产量水平,即土地生产能力。地力不仅对肥料的增产效果影响很大,而且还确定作物依赖土壤供肥和对肥料的需求程度,因此,搞清地力基础,对于拟订施肥配方是非常必要的。如果不分地力等级,采用同一施肥量,则必然会出现低肥力地土壤供肥不足而造成作物减产,高肥地因施肥过量而招致减产,浪费肥料。所以,地力分级是配方施肥的前提条件。

地力分级(区)法:是根据地力基础产量的高低,划分出若干个肥力等级。在较大的区域内,也可根据地形地貌和土壤质地等条件对农田进行分区划片,然后再将每区划或若干个地力等级。每个地力等级为一个配方区。依据我市的地形地貌和土壤质地条件,我们把我市土壤划分为褐土高产区、潮土中产区、砂土低产区和西部山岗旱作区。

(二)目标产量配方法

是根据定产指标来确定肥料用量的方法。在生产实践中,一般多采用当地前三年的平均产量增加1015%,作为目标产量,目前常用的有两种方法:

1、地力差减法

地力差减法,是利用目标产量减去 地力产量来计算施肥量的一种方法。其计算公式是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×(目标产量-空白产量)

肥料需要量=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肥料中养分含量×肥料当季利率

氮素化肥施用量=作物需氮量÷(氮素化肥养分含量×利用率)

磷素化肥用量=作物需磷量÷(磷素化肥养分含量×利用率)

钾素化肥用量=作物需钾量÷(钾素化肥养分含量×利用率)

肥料利用率:氮素为4060%,磷素1225%,钾素5060%,有机肥为30——40%

几种主要作物每生产100公斤所吸收的氮磷钾养分分为(见表1

1几种主要作物百公斤产量需肥量   单位:公斤

利用上述公式和参数,来计算不同作物需肥量,编制出施肥配方速查表。

2不同土壤肥力小麦配方      单位:公斤/

:氮、磷、钾利用率分别为40%22%60%

2、养分平衡法(测土配方法)

这种方法是依靠土壤化验室测试出土壤中碱解氮、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,在此基础上,用目标产量的需肥量减去土壤供肥量,其差额部分通过施肥进行补充,使作物目标产量所需要的养分量与供应养分量之间达平衡。养分平衡施肥法施肥量的计算公式是:

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作物单位产量         土壤养分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目标产量×吸收养分量         测定值×0.15×校正系数

肥料需要量=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肥料养分含量×肥料当季利用率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1

0.15公斤=150000(公斤)×1000000 (ppm)

    常数        活土层重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作物实际吸收养分数量

校正系数=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土壤测定养分含量

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空白田产量×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

=

       养分测定值(ppm)×0.15

(三)养分丰缺指标法

通过田间试验和土壤化验分析,计算并制成养分丰缺及应施肥料检索表。其公式是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缺氮区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PK

氮的相对产量=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×100=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×100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全肥区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NPK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缺磷区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NK

磷的相对产量=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×100=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×100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全肥区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NPK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缺钾区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NP

钾的相对产量=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×100=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×100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全肥区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NPK

通过计算, 一般相对产量>90%为养分含量高,70%90%为养分含量中,50%70%为养分含量低,小于50%为养分含量极低在养分含量低或极低的地块施肥,肥效显著,增产幅度大;在养分含量中等的地块,肥效一般,可增产10%左右;在养分含量丰富或极丰富的地块,肥效极差或无效。土壤速效氮、速效磷、丰缺指标见表3

3土壤速效氮、速效磷丰缺指标      公斤/

土壤中速效钾含量小于80ppm为严重缺钾,89  100ppm为缺钾,100120ppm为潜在性缺钾>120ppm,含钾中等,>150ppm含钾丰富。

(四)氮磷钾比例法

通过田间试验得出不同作物氮、磷、钾肥最适用量及比例,这样就可以确定和上养分的用量,然后按比例来决定其它养分的用量。一般多采用以氮定磷、钾的方法例如:我市中产区每亩需施氮12公斤,氮、磷、钾比例为1:0.5:0.6分别计算氮、磷、钾化肥用量:

尿素用量=12÷46%=26公斤/

过磷酸钙=12×0.5)÷12%=50公斤/

氯化钾用量=12×0.6)÷60%=12公斤/

同样经济作物也可采用以氮定磷钾的方法,计算各种作物的配方表(借鉴表4有关资料)。

另外,微量元素的施用,主要取决于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丰缺程度和作物对缺素的敏感性。凡对缺素土壤及春敏感作物,增施微肥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,一般能增产10%以上。我市玉米、小麦底施锌肥(12公斤/亩),花生喷施硫酸亚铁、追施钙肥,棉花、油菜喷施硼肥,大豆、花生喷施钼肥均有较高的增产效果。

10-04-54-71-114

 

Key words:    compound fertilizer equipment website  compound fertilizer equipment  chemical fertilizer granulating machine/ pelletizer  Leopard brand machincery